在決定牙齒矯正前,可以先做的準備和了解,從以下五點開始!
- 找牙醫師(推薦矯正專科)評估
- 了解不同矯正方式(包含:傳統、戴蒙、隱形牙套等)優缺點
- 評估自己的配合度和經濟能力,能夠定期回診嗎?刷牙、飲食習慣能夠調整嗎?
- 矯正後的期待和醫師討論,矯正需要時間和耐心
- 可能終生都需要配戴維持器可以接受嗎?重視矯正後的維持,才能確保長期效果
牙齒怎樣才需要矯正?什麼是牙齒矯正?
現在多數人牙齒矯正的動機第一就是「外觀」,無論是暴牙、小下巴、牙齒排列不整等等因素都是常見牙齒矯正門診諮詢的常見原因,其次就是部分人因為長年缺牙,導致牙齒傾倒,在咬合及醫師治療建議下需要先透過矯正改善排列。
牙齒矯正是讓牙齒在矯正醫師精密規劃後慢慢透過矯正器(傳統或透明隱適美等隱形牙套)移動到理想位置的治療過程,最後達到理想的咬合、空出想要的空間和想要的笑容。牙齒矯正的原理是什麼?
矯正器施加壓力牽動牙齒的牙根及周圍牙周組織,牙周韌帶在持續受力後釋放細胞激素,幫助牙根周圍的骨質重塑,讓牙齒逐漸且穩定的移動到預期位置,不是暴力推擠排列,因此過程時間會較長,是一個緩慢移動、重建的過程,也算是一種「全口重建」的療程呦!
牙齒矯正只是為了美觀嗎?
不會是只有美觀考量。雖然8成患者主訴是美觀需求,但矯正更重要的目的包括:
。改善口腔健康,便於清潔、預防牙周及蛀牙等問題
。恢復正常咬合功能,讓每顆牙都有正常使用到
。預防牙齒磨損和顳顎關節問題,經常咬合不正的患者都可能會有顳顎關節甚至偏頭痛等問題
。提升自信,矯正後的多數人在自信、笑容及社交能力上都有明顯提升幾歲可以矯正牙齒?
每個人適合的時機點都不同!牙齒矯正沒有所有人通用的「黃金治療期」,每個人狀況不同,適合的時機點也不同,建議定期讓牙醫師檢查,評估是否該介入治療:
。7歲左右:可先評估是否需要早期介入治療,兒童肌功能矯正等等
。8-12歲:黃金矯正期,骨骼發育期效果最佳
。12-18歲:青少年期,配合度較高,效果良好
。成年後:只要你願意此時此刻都是最佳時機!牙齒矯正費用大概多少?
不同矯正方式及患者口齒複雜程度而異,需要先請醫師評估療程才能真正為療程估價,但可以以目前市場常見平均價格估算:
傳統金屬矯正:10-18萬元
陶瓷/透明矯正器:12-20萬元
隱形矯正:18-25萬元
正顎手術:30萬元以上矯正需要多長時間?
一般療程1-3年不等,依治療複雜度、患者配合度等狀況而異。
如果高度配合,醫師建議的功課都有完成、正確潔牙、定期回診,就可以在醫師可控時段內完成療程!如果中間意外較多,回診配合度較差,療程可能就會遙遙無期,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即將拆牙套的患者消失半年,再回診時一切幾乎要重來的情形。矯正一定要拔牙嗎?
沒有一定要!非必要情況下,醫師不會輕易建議拔牙。
要不要拔牙取決於矯正空間是否足夠以及患者對於矯正後的期待,常見可能拔牙的情況:
。嘴巴空間小、牙齒較大顆,需要拔牙創造排列空間
。期待臉型的改變需要透過拔牙改善
。智齒建議時機到了就移除,避免日後推擠影響矯正結果為什麼有人矯正牙齒後悔?
矯正後悔原因百百種,不同人遇到不同醫師碰到的問題一定也不同。
常見後悔原因包括:
1.矯正結果不如預期:矯正醫師的審美與自己不同,最後拆牙套後感到失望
2.矯正過程蛀牙問題嚴重:尤其常發生在傳統矯正,患者日常清潔保養不周容易導致蛀牙,延伸更多問題
3.矯正過程的痛苦:尤其傳統、鋼線矯正會有一陣適應期,也有患者在適應階段受不了刮嘴、破洞和酸軟感而感到後悔
4.矯正後又跑掉:沒有確實配戴維持器,很有可能慢慢跑回矯正前的位置呦,一切付出打水漂。
除了以上外還有各式各樣因個體差異而有的後悔問題,很多時候這些後悔都是因為患者和牙醫師在諮詢溝通時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彼此資訊不對等才會有期望後失望的落差。
每個患者來都是抱著期待改變的心情,建議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要,慎選適合的牙醫師!牙齒矯正會很痛嗎?
不會有「很痛」這種突如其來的疼痛感,但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依照你選的療程、你的體質、你的牙齒狀況決定程度,可以客觀地以不同矯正療程區分程度:
傳統矯正:較隱形牙套不適(牙齒酸軟的感受)同時還有口腔內的異物感及可能會因為摩擦產生的口腔潰瘍疼痛問題
隱形矯正:不適感較傳統矯正輕微,但一樣會有牙齒移動的酸軟感需要適應。如何避免矯正失敗?
選擇專業醫師:選擇正確的醫師絕對是矯正的一大功課。首先是和你美感相符且願意溝通以及技術到位的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充分溝通期望:自己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能夠和醫師討論自己的期待和狀況。
按時回診、正確配戴:無論是傳統或者隱形牙套,不夠配合建議不要輕易開始。
維持口腔清潔:健康的牙齒不只是咬合要正確,正確清潔確保沒有蛀牙牙周病也非常重要,不然矯正完牙齒掉光、蛀光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療程結束按時戴維持器:結束矯正療程,開啟維持新的旅程。矯正後牙齒會再移位嗎?
會的。牙齒本身就不是一個永遠固定的東西(所以你才可以透過矯正調整位置)
尤其療程結束前兩年,會因為不夠穩定、咬合肌肉組織、慣性等還沒跟著改變影響牙齒的位置,因此「維持器」非~常的重要,請重視且確實遵守醫師的叮囑,定期回診、正確配戴及清潔。傳統矯正vs隱形矯正哪個好?
目前兩種都還是主流療程。
沒有絕對的好壞,甚至有的情況需要兩者搭配一起,詳細療程規劃建議真的親自走訪牙科診所讓牙醫師評估。如何選適合牙齒矯正醫師?
重要考量因素:
1.醫師培訓是否有專科:選擇有特別培訓的齒顎矯正專科醫師,針對矯正這塊有受過3年以上的經驗累積和學習非常重要。
2.溝通頻率:是否真的能在諮詢時理解你的需求?願意傾聽並且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3.醫師美感:可以從案例或者醫師討論過程了解你們對「好的結果」是否有共識
4.診所設備完善:擁有先進的診斷設備,更全面掌握口腔、骨骼狀況
5.診所是否有其他專業醫師:矯正流程很漫長,少說2~5年不等,過程可能會有一些意外或者需要其他專業項目支持讓矯正可以更安心走下去,建議找診所資源更豐富完整,當遇到其他牙齒問題(例如:根管治療、假牙製作等等)可以不用自己再另外求診。
6.診所位置、看診時間:是否方便你回診?自鎖式矯正器有什麼優點?
鋼牙其實不是只有一種!有自鎖式和傳統兩種呦。
相比傳統矯正器的優勢:
清潔較容易:沒有橡皮圈,不易卡食物殘渣,但還是要一個一個牙縫逐一清潔
摩擦力小:矯正力量傳達更直接
舒適度高:比較不會有鋼線線頭刺出問題
回診調整簡單:醫師操作更方便,回診效率更高矯正期間可以吃什麼?
牙齒剛開始酸軟的時候可以避免一些堅硬、有彈性、需要啃咬的食物等等,推薦軟好咀嚼的食物,例如:粥、麵條、布丁、冰淇淋等等
矯正期間如何清潔牙齒?
牙齒矯正期間清潔幾乎是患者「最重要」的功課,一日三餐包含睡前都需要勤勞落實的課題!
有其實傳統或自鎖式矯正更是容易卡牙縫,一定要確實落實每個牙縫清潔!以下是清潔重點:
使用軟毛牙刷:45度角仔細清潔矯正器周圍,牙周、牙齦位置
矯正專用工具:齒間刷、牙線穿引器,牙縫一定要落實剃乾淨到牙周
可以搭配漱口水輔助:含氟漱口水預防蛀牙
定期洗牙、檢查:深度清潔去除牙結石,定期回診給醫師確認牙齒健康狀況
隱形矯正:摘下牙套正常刷牙即可,但要注意牙套也需要每日清潔!矯正流程是怎樣的?
標準流程:
初次諮詢:了解你的需求、口腔咬合狀況和其他牙齒、牙周等基本評估
詳細檢查:拍攝X光片、口腔掃描
診斷分析:醫師蒐集完資料及患者需求後,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包含是否拔牙等等
聽取報告、送出資料:與患者討論、確認治療方向和費用,沒問題時選擇隱形牙套療程(隱適美)就能先送出資料囉!
矯正療程開始:裝戴矯正器或取得牙套
定期回診:1-2個月調整檢查,逐步依照治療計畫慢慢進步!
矯正完成:拆除矯正器,配戴維持器維持器需要戴多久?
每個人矯正療程不同,還是以醫師建議為主,這邊提供平均維持器配戴時程:
前6個月:除吃飯刷牙外全天配戴
6個月-2年:可以改夜間配戴
2年後:可減少至每週數次
建議終生保存:偶爾配戴確保不復位矯正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重要注意事項:
一定要按時回診:不可自行延長回診間隔,即便時間不便要改也一定要預約好每次回診時段!
一定要落實口腔衛生:加強清潔預防蛀牙,吃完東西都要刷牙漱口確認是否有食物殘留
遵循醫囑:正確配戴時間和方式,隱形牙套要落實配戴時間、傳統或自鎖式如果有其他設備(橡皮筋等等)也要確實安裝
避免外傷:運動時戴護牙套,避免撞傷造成口腔潰瘍或牙齒受損
有意外發生時期盡快回診:矯正豆豆脫落、隱適美牙套不見或毀損等等,盡量不要影響到矯正進度。
傳統矯正vs隱形矯正比較表
比較項目 | 傳統矯正 | 隱形矯正 |
外觀 | 明顯金屬/陶瓷矯正器 | 透明,幾乎看不見 |
舒適度 | 異物感較強,可能刮嘴 | 舒適度高,異物感少 |
清潔 | 清潔困難,易蛀牙 | 可拆卸,清潔容易 |
飲食限制 | 限制較多 | 幾乎無限制 |
配合度要求 | 無需自律 | 需每天戴20-22小時 |
適用範圍 | 所有案例 | 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以,需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
費用 | 較便宜 | 較昂貴 |
樂庭牙醫矯正專科醫師推薦-楊謹禎 醫師

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 衛生福利部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 隱適美Invisalign隱形矯正認證醫師
-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矯正科完訓醫師
-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學士